廉政文化与教育
当前位置: 纪委首页>>廉政文化与教育>>正文
廉政文化与教育

人民日报:拒绝找关系、行贿,我们都是风气“一分子”

   时间:2016年03月25日 10:03  点击:[]

人民日报:拒绝找关系、行贿,我们都是风气“一分子”

编辑:李慧芳 发表时间:20160325 08:12 来源:人民日报

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,对于实在无法拒绝的红包,他会先收下来,等做完手术再还给病人。为什么呢?如果拒收,病人心里不踏实,生怕医生不好好做手术,有的甚至要转院。

医生的“高招”意味深长,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大众心理。不知从何时开始,人们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,找到关系就放心,找不到关系便忐忑。以至于有人说,现在是“求人者求人,被求者也求人,求人者也是被求者”。只是熟人毕竟有限,要打通关系就必须付出代价,然而这种付代价是“自愿”的吗?求人游戏费时费力费钱,谁会喜欢?貌似心甘情愿,实际是被逼无奈,强装笑颜。

那么,谁是恶性循环的第一推手呢?压垮骆驼的绝不仅仅是最后那根稻草,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给一脸严肃的门卫上支烟,大门立即打开。停车费明明30元,司机递上10元钱说“不要票了”,收费员便开心放行。对办事员意思意思,户口两天办妥,死脑筋的人也许要等上一年半载……这种游戏似乎显示了高超的生存智慧,大家趋之若鹜,逐渐演化为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。

然而,找关系就是做交易,做交易没有免费午餐。门卫、司机、收费员和办事员明天也要求人办事,昨天得到的好处统统抵消不说,还倒贴时间和精力,欠下迟早要偿还的新债务,开始了新一轮折磨。既非双赢,也非零和,这种游戏没有赢家:一方怕吃亏而走捷径,一方有优势则占便宜,但因为角色不停互换,结果人人吃亏、人人吃大亏,而且没完没了,可谓作茧自缚,得不偿失。

在一生不离乡土的农耕时代,投亲靠友并不奇怪,送小礼行小贿在所难免,所以才有公然请托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”的千年民俗。进入“陌生人社会”,人口流动不居,这样的行为方式落伍且有害。它不但人为提高交易成本,阻滞经济社会正常发展,更降低社会道德阈值,污染社会空气。不良社会风气是催生贪腐不轨最温暖舒适的环境,常入鲍鱼之肆、少闻芝兰之香,容易香臭不分,就不把法纪当回事了。

解铃还须系铃人,人人都是局中人。对于贪污腐败,谁都切齿痛恨;对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巨大成就,谁都拍手称快。但胜利如何才能巩固和持久呢?只有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新生态,改良滋养杂草病树的旧土壤。这就要求在享受胜利成果的同时,人人要思考自己的责任,人人要进行自我革命,果断釜底抽薪,不让死灰复燃。

实现民族复兴,推动国家现代化转型,思想观念现代化是前提。以大智慧屏蔽小聪明,用法治新风取代潜规则,使“乡土中国”尽快转化为“现代中国”,必须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。一位企业家朋友是个明白人,他很赞同马云关于“企业家不行贿”的倡议,坦言这3年的变化来之不易,如果再有人敢乱来,他坚决不配合!反腐败要形成压倒性态势,并且实现不可逆转,往往就从这样的具体行动开始。

人民日报 》( 20160324 04 版)

关闭